
无需加好友免费技术支持
↑↑↑ 上海高院头条号为您讲述了精彩的普法内容
无论是当事人、律师还是法官
可通过类案检索
找到诉讼和案件处理的参考
那么,如何进行类案检索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理清思路吧
一般三步走↓
1.确定检索目标和范围
2.使用检索平台收集信息
3.分析类案裁判情况
现在结合具体案例再次展示给大家~
基本情况
张和王属于夫妻关系,尚未离婚。王和李有不正当关系。王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100万元的共同收入购买了车辆和珠宝,并赠送给了李。这份礼物没有得到张的同意。现在张发现赠与的事实提起诉讼,张认为王赠与车辆和珠宝行为无权处罚,侵犯了张的合法利益,要求法院判决王与李之间的赠与合同无效,李将车辆和珠宝返还给张。
本案如何类案检索?
所谓类案,根据最高法院司法政策性文件的定义,是指与待决案件在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问题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且已经人民法院裁判生效的案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类案”识别的标志主要有三,事实、焦点、法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检索目标。
以本案为例,可以确定检索目标——
核心事实: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等;
争议焦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等;
案由:赠与合同纠纷。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时间、地点等检索范围,进一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以本案为例,检索范围可索范围——
检索区:最高人民法院、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中基层法院;
裁判时间:2015年至2022年。
目前常用的案件检索平台包括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件网和法律信用平台,无诉讼Open Law、商业检索平台,如北大法宝,Westlaw和Lexis Nexis等待欧美法律数据平台等。今日,小编结合中国裁判文书网、法信两大常用平台演示了相应的操作步骤:
1.中国裁判文件网
中国裁判文件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在文件披露平台上实现与字段或句段准确匹配的机械检索功能。它没有智能案例推广功能。案例的检索取决于检索人对原因或关键字的选择。
(1)注册登录中国裁判文件网。
(2)点击主页搜索框左侧的高级搜索,在弹出页面输入相应关键词全文搜索:夫妻共同财产、赠与案由:赠与合同纠纷案件类型:民事案件文件类型:判决书判决日期: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可从上述检索目标和范围中选择关键词,并补充适案情况的特征。
(3)点击左侧的关键字部分,选择返还财产;点击地区和法院部分,选择上海,进一步缩小案件范围,弹出4份判决文件,即案件1-4。
(4)单击4份判断文件查阅全文。
2.法信平台
在法信平台类案检索板块,提供字段和句段的模糊检索功能,全文检索支持字段或句段的检索,如案件编号、标题、判断理由、事实认定、判断结果、审判过程、辩护意见等。,并综合使用字段/句段 检索方法,检索效率高。
(1)进入法信类案检索页面,点击搜索栏右侧的高级搜索,填写相关案件信息事实认定:夫妻共同财产事实认定:赠与事实认定:不正当关系案件类型:民事案件原因:赠与合同纠纷
(2)在页面上方的诉讼请求模块中,选择请求确认合同无效
(3)查看左侧的区域模块,选择上海市,即5-7个类似案例。
在案例显示内容栏中选择判决结果、判决理由、事实识别、引用法律、历审案件,直接阅读案例中包含的核心知识点,或点击案例标题查看案例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网站平台,法信还包括APP,后者可以让你突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检索需求。
根据上述两个平台的检索,可以看出——
在中国裁判文件网发现的案件1-4中,法院裁定此类赠与无效,被告返还原告相应款项。
在法信平台检索的案件5、6中,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赠与无效,被告返还原告的相应款项。在案件7中,根据现有证据,不排除部分转移是给予被告劳动报酬的可能性,不足以证明当时不正当关系的存在,不排除原告夫妇串通起诉被告的可能性,因此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
根据上述检索结果,您是否对法院判决赠与无效、被告返还车辆和珠宝有更大的信心。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如果证据不足,原告仍然面临败诉的风险(如案件7),所以快速收集证据!
凌捷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长、三级高级法官
如果您是当事人或律师,您可以向法官提交此类案件的检索结果,为他们的案件处理提供参考。但是,在此过程中,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注意类案的识别,做好提交案件与待决案件的匹配。如果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则不能被视为类案,参考价值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提交案件的判决依据应当是基于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政策文件。在司法实践中,有依据旧法甚至废弃法律、法规和司法政策文件,效果不当。
三是加强对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案件和具有明确规则作用的参考案件的检索,对人民法院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此外,我还想提醒当事人和律师,提交检索案件的作用是为法官判决提供更多的参考。除非有明确的约束力,否则法官一般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因此不要对检索案件过于迷信。
如果你是法官,可以适用于裁判。实践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裁判事实的类比适用,主要是指基于相同类比的关键事实,对待决案件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指导案件》第181条劳动合同纠纷案是基于处理性骚扰案件投诉中企业义务和管理人员义务的具体场景,属于《民法典》第1010条的关键事实。因此,当待决案件还涉及人格权保护的具体事实和情况时,可以适用此类案件的结论。
裁判思维的类比应用主要是指基于类比裁判思维和法律逻辑的应用,从而产生同样适用于待决案件的法律思维的推理模式。例如:指导案例第143条名誉纠纷,其判断思维是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间属性,这是审判思维的扩展和逻辑演变,原微信群的私有属性,由于不特定扩展到公共空间,形成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比较,如何理解和识别个人与公众形成判断思维的指导。
裁判要点的类比适用是解释、补充和扩大现有法律规定,以便在待决案件中也适用类似的裁判要点。例如,在指导案例第113号的乔丹商标纠纷行政纠纷案中,其判决要旨明确了外国自然人声称保护具体名称的条件。本判决令形成的判决规则是法律具体适用的明确规定,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构建,属于案件中的法律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法信、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高等法院提交部门:刑事法院
(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
责任编辑 | 张巧雨
声明|转载请注明上海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