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需加好友免费技术支持
印刷企业及相关院校: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决定举办第20届北京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主办方: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北京印刷协会
(二)比赛组委会
由市新闻出版局牵头,与北京印刷协会联合成立竞赛组委会。组委会设有办公室、评委、仲裁监督委员会和宣传小组。组委会办公室位于北京印刷协会。
二、参赛范围
北京印刷企业、北京印刷协会会员单位、北京相关大学等单位的在职员工和师生必须通过本单位登记。
三、比赛项目
设置五个比赛项目,包括印前处理和制作人、印刷操作人员、数字印刷人员、印后制作人(胶定)、印后制作人(印刷整饰)。
四、时间安排
(一)开始比赛。发出比赛通知,组织动员。
(2)举办比赛。比赛分为三个环节:预赛、半决赛和决赛。每个环节都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
1.初赛(8月中旬)
各参赛单位成立组委会,根据组委会发布的综合知识试题库,组织本单位生产一线员工参加学习培训。各单位组织理论考试和实践比赛,并根据比赛结果和日常生产结果向组委会办公室推荐半决赛选手。
理论考试的范围是黄色青年培训平台的竞赛培训内容,试卷总分为100分。(初步评审下载方法、登录技能竞赛网站或登录北京印刷协会网站,点击第20届北京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各单位请于8月19日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告组委会成员名单、参赛类型、初赛选手汇总表和参赛计划。请于8月31日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告《初赛选手成绩表》和《复赛选手报名表》(总分前30%-50%)。
2.复赛(8月下旬至9月下旬)
半决赛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比赛由组委会组织,各单位具体实施。
试题难度不低于国家职业三级、部分二级标准和北京职业技能竞赛试题编制的相关要求。
组织培训。半决赛选手在黄品青培训平台上完成组委会组织的理论和操作培训课程。
实施比赛。各单位根据组委会的统一安排,组织半决赛选手参加理论考试和实践比赛。
3.决赛(10月中旬至11月初)
由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实施。参加决赛的选手数量为种比赛工种半决赛前30%-50%。
(3)参加全国比赛(按全国比赛统一安排)
根据市竞赛成绩等因素,组委会组成市代表队参加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4)总结表彰。比赛组委会召开总结会,表彰获奖者和优秀组织者、优秀领队、优秀裁判员、优秀导师。
五、成绩评定
预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分数按理论分数占30%,实际操作分数占70%计算。选手排名按总分排序,无平行排名。如果总分相同,排名将根据实际操作分数优先的原则确定。
六、奖励设置
(一)单位奖励
1.竞赛组委会对组赛周密、宣传力度强、防疫突出的单位进行表扬。
2.选手获奖作为选派单位参加相关评比和招标活动的成绩证明。
(二)选手奖励
1.在各项目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应颁发北京印刷行业一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获得第二至第五名的选手,应颁发北京印刷行业二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0% 选手(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及格),颁发北京印刷行业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他获得决赛成绩的选手(理论和实践成绩合格)颁发北京印刷行业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连续两场比赛均取得北京印刷行业同工种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能全勤参加赛后改进班培训的选手,经所在单位推荐,可参加当期技师班培训鉴定。
3.其他奖励。本次比赛的推荐项目将纳入第20届北京工业和信息职业技能竞赛。
根据决赛中各项目参赛人数和总分的排名,推荐参赛人数大于或等于30人的前10名选手,或参赛人数少于30人的前30%的选手被授予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专家称号。
在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将被推荐授予北京工业和信息化最佳操作专家称号。
获得北京工业与信息化高级技术专家称号 各单位可根据其日常表现和贡献,奖励北京工业和信息化最佳操作专家称号的选手。
七、资金保障
1.比赛由市新闻出版局专项资金保障,参赛单位和选手无需支付比赛费。
2.根据北京市竞赛组织的有关规定,取得北京市印刷行业一级、二级、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选手当参加赛后培训和论文答辩,北京市印刷协会应当酌情收取费用。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比赛。举办比赛是北京印刷业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一线员工走技能成才之路的重要措施。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比赛,科学协调生产与比赛的关系,为参赛者创造良好的条件。
(2)认真组织,确保比赛安全。各单位应根据比赛组委会总体规划制定比赛计划,完善应急预案。认真组织落实疫情防控规定和安全生产措施,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3)加强宣传,弘扬工匠精神。各单位要通过宣传先进的典型和先进的经验,营造爱岗敬业、学习技术、务实进取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员工立足生产线,用生动的实践谱写北京印刷业奋进的新篇章,塑造光荣的劳动、宝贵的匠心和伟大的印刷业新潮流。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2022年8月5日